读吧小说
读吧小说 > 曹贼 > 第689章 西北风云再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89章 西北风云再起

  曹贼

建安十三年初冬,曹操撤离荆州。


此次出兵,共耗时一年之久,调动圌兵马三十余万,耗费钱粮无数。但总体而言,战果不俗。荆襄七郡,曹操独占五郡,将刘备彻底赶出荆襄,与孙权分治。荆襄大部分地区,被曹操所掌控,特别是南郡、南阳、江夏三郡,为曹操掌控。这三郡,也是荆州人口最多,最为富庶三地。


撤离荆州时,为稳定荆州局势,分化荆州力量,曹操在南阳郡和南郡分出章陵和襄阳两郡。命曹真为章陵郡太守,任蒯正为襄阳郡太守,可谓皆大欢喜。


就曹操而言,邓范潘璋接掌武陵,曹真镇守章陵,非常成功的在荆州设下了两枚棋子,为日后荆州进一步接受曹操统圌治,埋下了一个伏笔。


同时,夏侯渊为荆州牧,荆州将军,统领水陆两军,都督荆州军事,掌控了大局。


而在荆州士族看来,同样硕果累累。


庞山民出任江夏郡太守,蒯正为襄阳居太守,王威出任南郡太守……


更不要说,零陵太守魏延,是荆州人。


水军大都督甘宁,祖籍南阳。


与荆州人来说,如此安排,也算是达到了荆州事,荆人圌治的目标。其结果,自然令人振奋。紧跟着,曹操在离开荆州之后,又做出一个调整。


调凉州主簿,陇西郡丞,骑都尉庞林为荆州从事。


然后又任命原宛城令,横海将军吕常出任南阳郡太守之职,更得荆州士族欢心。


如此一来,荆襄九郡,七郡归曹。


七郡之中,有五郡归于荆州人所治,如何不令人欢欣鼓舞。


从战略角度而言,曹操征伐荆州,未能一统江东。而且连荆州,也失去两郡,并未达到早期的战略目的。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,他切断了西川和江东的联系,是大江之龙,再也无法遥相呼应,同样是成绩斐然。


天下一统之局,似乎日益临近。


在这种情况下,程昱等人,联合朝中十八位重臣上表汉帝,为曹操请封王位。


汉帝失去了伏完,也没有了刘光,再无臂助。


程昱等人,咄咄逼人。


接连三次上表,迫使得汉帝,不得不同意下来。


建安十三年十一月,曹操抵达许都。


汉帝立刻命内侍传诏,进曹操王爵,加封魏王,并赐予九锡。曹操自然上表请辞,言自己身无寸功,恐难承受天恩。这就是一个姿态,也是一个礼法。


曹操请辞,看上去似乎非常谦逊,但程昱等人却立刻明白,曹操真实意图。


旋即,程昱等人再次上圌书,历数曹操功绩。


汉帝再次册封,而曹操依然请辞,表示不敢接受。


于是,程昱等人第三次上表,恳圌请汉帝册封。汉帝非常无奈,却又不得不陪着曹操演完这出戏,于是第三次下诏。三请三让,从礼法上而言,已经做足了文章。许都日报在此时又接连发表文章,将曹操丰功伟绩无限制夸大,字里行间表示,若曹操不肯接受,就是置江山不顾,非是忠臣。


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曹操最终扭扭捏捏,接受册封。


旋即,十二月中,曹操下令置王都于邺城,正式登上了王位,号威望。


曹魏帝国,初显峥嵘。


而汉室江山,更风雨飘摇……

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

随着曹操册封魏王,江东孙权,西川刘璋,莫不为之震惊。


曹操,封王了!


不仅如此,曹操在封王之后,二发招贤榜,也就是第二次唯才是举令。


一时间,天下震动。


有暗自欢喜者,也有为汉室失声痛哭者。


或抚掌欢呼,或破口大骂,兼而有之。不过不管外界是如何反应,曹操封魏王,已无可改变。


历史上,曹操在八年后才当上了魏王。


可是现在,曹操却提前封王,不得不说历史的变化……


但这一切,和曹朋没有关系。


当曹操正式接受册封之时,曹朋正带着黄忠、庞德、文武、王双四人,在青州巡视。以廷尉之职,巡查天下刑狱。短短两个月时间,曹朋在青州共查处冤假错案十七件,为三十余人活命,斩杀贪圌官污吏六人。


从某种程度而言,曹朋巡查刑狱,也为曹操造足了声势。


至少在民间,许多人提起曹氏一族,都会交口称赞。建安十三年十二月,曹朋抵达东莱。他原本打算,在东莱渡过新年,不想徐州刺史徐璆发来邀请,请曹朋前往徐州巡视刑狱。于是,曹朋临时改变了主意,于成山角登舟,一路南下,在郁洲山停靠,于朐山登陆东海。此时的东海郡,格外繁华。两淮持续开发,令东海郡也大获其利……麋氏家族的衰颓,代表着新兴豪强的崛起。随着海西县不断扩张,朐山出现了以徐、周、陈、步四姓为主的新兴豪强,煮海制盐,极为兴旺。


而这四家豪强,也代表着徐州新旧势力的结合。


昔年陈氏家族,随着陈登病故,已更换了家主;徐氏家族则是已海西徐氏为根基,徐璆、徐宣等人的崛起,为徐氏家族,打下了深厚基础。


周、步,属于新兴豪强。


其背后是东陵岛周仓,淮阴步氏家族。


步氏凭借步骘而一飞冲天,得到了不少关照;周仓呢,则凭借与徐氏联姻,又有东陵岛水军之便利,在东海郡站稳了脚跟。这两家和曹朋的关系,最为密切。所以当曹朋在朐山登陆的时候,周氏族人,以及步氏族人几乎倾巢出动,迎接曹朋的到来。在朐山停留三人,曹朋一行,前往海西。


这里是他起家之地,与当年的荒僻相比,全然不同。


海西,已成为两淮最为富庶之所,控制两淮盐路,以及各种贸易的枢纽。


许多海西人,都还记得曹朋。


当年那个站在独臂县令身后的清瘦少年,而今已成为鼎鼎大名的人物。


当曹朋抵达海西的时候,海西父老乡亲,纷纷在大路两旁,列队相迎。


“公子!”


“欢迎曹公子返乡……”


欢呼声,此起彼伏。


海西屯田中郎将梁习,也不禁暗自苦笑。


曹朋邓稷两人在海西的影响力,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消除。他们为海西打造了一个富庶环境,海西人,也把曹朋邓稷,牢牢的记在心中。


“怎地公子在这里,有如此声望?”


黄忠忍不住询问。


一旁庞德,满脸的迷茫。


当年跟随曹朋的人,除了周仓还留在徐州,其余人都已经离开。


不管是文武还是王双,都是后来跟随曹朋。至于蒋琬张松两人,更不太清楚。唯一清楚一些的,恐怕就是邓芝。不过,邓芝此次留守许都,并未随行。


可以说,曹朋这次巡视的班底扈从,无一人知晓当年之事。


濮阳闿远赴吕汉,冯超则随邓稷,前往河东。其余如王买邓范潘璋等人,都身处要职。曹朋在海西的影响力之大,甚至连甘宁也不太清楚。


黄忠忍不住赞道:“公子一心为民,百姓自然爱戴。”


这时候,曹朋突然回身,似是玩笑一样和梁习道:“子虞,我今日方知,昔年楚霸王为何要建都彭城。”


“哦?”


“富贵若不能还乡,若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?”


梁习闻听,不由得哑然失笑。


对于曹朋的好感,随之加深不少。在他看来,曹朋少年得志,不到三十官拜九卿之一,必然张圌狂。可是听他这一句话,倒是有些亲近起来。


也许在曹朋心里,海西就如同他第二故乡吧!


自己刻意去消除曹朋的影响力,固然有为朝廷考虑的因素在里面,可更多的,恐怕还是为了证明自己,不见得比邓稷曹朋差。突然感慨,当年如果让自己出任海西令,未必能做的如邓稷出色。毕竟,在他身边,没有一个似曹朋这样的妖孽存在。羁绊多年的心结,在这一刻突然解开。


又何必却刻意消除呢?


有些事情,不是你想要消除,就能消除。


只要自己立身正,全意做事,何必在意其他事情?


这么一想,梁习心里的不舒服,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……


在梁习治理下的海西,并无太多冤假错案。曹朋在海西停留三日,和熟悉的父老乡亲聚会,或是登高远眺,或是泛舟海上,总之过的非常自在。


三日后,曹朋启程离开海西,至曲阳故城参观。


当年,他在曲阳恶战吕布,至今记忆犹新。而今曲阳,已建立新城,划入海西治圌下。但旧城依旧保留,当曹朋故地重游,不由得生出无限感慨。


次日,曹朋在曲阳城头,焚香祈祷,撰文以悼祭当年在曲阳战死的英圌灵……


而后,告别曲阳,直奔广陵而去。


他没有去广陵,而是来到了东陵亭。


“陋室铭,当初就是在此所作……当时我从海西前来,驻守东陵亭。每日见江水美色,虽然粗陋,却过得快活逍遥。呵呵,全不似而今这般忙碌!那时候,我教小鸾做三黄鸭,让小寰清理房舍……后来月英来到这里,我们每天吃些小酒,品尝新鲜河鲜,如今想来,真是享受。”


原来,陋室铭就是在这里所书。


张松蒋琬,顿时兴致盎然,在那座已经破旧的茅舍中参观。


曹朋则带着黄忠等人来到江边,于扁舟之上垂钓……当晚,周仓从东陵岛赶来,与曹朋彻夜畅饮。他们谈到了王猛,说起了当年的往事……


周仓嚎啕大哭,而曹朋,也默默垂泪。


“而今丹徒水军,由何人统帅?”


“吕蒙!


第二天,曹朋登上了东陵岛的楼船,于江上行进。


他举目眺望对岸,却发现水寨林立,防御森严。


“丹阳太守,而今何人?”


“朱然已调离丹阳,新任丹阳太守,便是那鲁肃鲁子敬。”


曹朋闻听倒吸一口凉气!


看起来,东陵岛水军,已经纳入了江东视线。否则,孙权断然不会让鲁肃前来。


沉吟片刻之后,曹朋提醒周仓:“大叔,要小心那鲁肃。


此人并不似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,心机深沉,颇有谋略。他为丹阳太守,恐怕最终的目的,还是你东陵岛水军。切莫掉以轻心,当严加防范。”


一如当年,周仓对曹朋,仍是言听计从。


“东陵岛只你一人,未免有些单薄。”


“我也向朝廷请求,可是一直没有回信……”


“这也正常!”曹朋叹了口气,轻声道:“丞相而今,手下善水战者不多,想要抽调人手,确实困难。不过叔父出镇东陵岛,下辖两淮之地,当多从本地寻找,说不定会有一些帮手。可惜,我却无法给叔父太多帮助。”


此时的孙权,根基已稳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8du8du.com 读吧小说手机版https://m.8du8du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